【#派派不派故事集】原來,媽媽也是金智英?😯
「政治的事不要去碰!」、「乖乖讀好書就好了,以後當個公務員,不要想那些有的沒的。」這些是媽媽常說的話。
有趣的是,儘管她不鼓勵我思考政治,每次投票她都不會缺席。而她跟不少長輩一樣,往往不看政策,只看政黨。
我試過很多次跟她談論政治或社會議題。或許因為自己的辯論社經驗,我不斷想著用更精準的論述去「辯倒」她。
不過,到最後卻都換來「我們不要談這個」之類的結局。話題不但沒什麼進展,到後來自己也越來越不耐煩。
直到參加對話千層派的工作坊,才意識到自己過去把對話想得太粗淺。對話不只是單方面提出說法,更重要的是 #雙向交流 與 #尋找共感。
回頭看才發現,其實,是我在過程中無意識替她貼上的「無知」或「不講理」等負面標籤,讓她逐漸關上溝通的門。
後來,我開始用生活周遭發生的事,又或者從媽媽的生命經驗聊起,試著從中找到可以切入的點。
◼︎
有一次,我和她提到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這部電影,跟她聊起我記得的情節:像是小時被迫放棄的夢想、成長過程中的重男輕女、生育小孩後遇到的困境等等。
媽媽緩緩低下頭不說話,過了一陣子才吐出幾個字:「就和當初的我一樣」。
她提起高中時期被稱為「才女」,本來被出版社相中要出書,但卻因為種種原因最後沒走上作家這條路......
後來,當我跟她聊起女性主義或同性婚姻,或許是先前聊電影建立起生命共感的關係,儘管她對這些詞彙仍感到陌生,但那次視訊對話中的笑聲,我知道是這一年來最多的一次。
那時的我發現,以前之所以認為她無知或不講理,其實是我總是營造出對她不友善的對話氣氛。
當然,幾次的對話不一定有影響到媽媽什麼想法,但是,比起之前幾乎火爆或冷漠收場的對話經驗,這次在掛電話前我們臉上的微笑,保留了我們下次交流想法的機會。
「直接辯倒對方」也許會讓人有短暫的喜悅或得意,但那終究不能改變什麼。
看似「慢」的對話方式,其實,比較快!
------
🤯 覺得在日常生活中聊政治很難嗎?
新單元【派派不派故事集】,透過分享真實經驗,
給碰到對話瓶頸或心累的你一些鼓勵和靈感。
👣 對話帶來的改變並不是一步到位的。
而對話的成功或失敗,並不取決於是否改變了對方,
而是對方是否願意和你繼續保有下一次的談話。
如果你從這次的【派派不派故事集】中獲得一些想法,
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,或者把故事分享給更多人!
如果想分享你的對話經驗,也歡迎私訊給我們喔!